造假?广告界DSP背后的黑幕!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6/4/29 9:25:02)
最近,Facebook出人意料的决定拿掉关键的DSP项目。将注意力放在更有前景的原生和视频上。发生什么事情让Facebook做出如此重大的决策呢?请看造假?广告界DSP背后的黑幕!
去年10月,Atlas的DSP项目组开始尝试将DSP竞价产品提供给大型代理商进行试用,经过了半年的使用,Facebook出人意料的决定拿掉这个关键的项目。Atlas广告技术主管Dave Jakubowski在Atlas官方博客发文,表示将不再进行全面全平台DSP竞价产品的研发,转而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更有前景的原生和视频上。
Dave在博文中解释了原因,他引用那句广告圈的名言作为开篇:
我知道在广告上的投资有一半是无用的,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尽管距这句话诞生已经过去了20年,但今天的数字广告依然要面对同样的问题。Atlas团队尝试并找出了自己眼中数字广告浪费的最大源头:虚假流量和以banner为主的无效形式。
Dave在文中介绍了这半年来的测试经历:Atlas在测试竞价系统时,对接了数个交易市场,并从中以多种广告形式买入流量,最终得出了两个主要发现。
1、Facebook的DSP产品碰到了数量惊人的劣质广告和虚假的机器人流量。尽管他们做了筛选,但依然被无价值流量的规模所震惊。
2、通过对广告形式进行调查,他们发现真正具有展示价值的广告形式只有:原生和视频。
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结论,Atlas团队将DSP接入到自家的SSP——LiveRail中,结果惊人的一致。即便是自己的交易市场,仍有近75%的流量质量不佳。于是一边忙着关停劣质流量跑入LiveRail的入口;另一边,Facebook也在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团队认为如果竞价系统告诉他们这些广告毫无价值,从遵循契约精神的角度看,他们不该去售卖这些广告。更令Atlas团队无奈的是,他们发现那些被自己放弃的虚假流量,绕了个圈出现在了其他的广告交易市场中,最终被别的DSP买了回去。
那么就是说Facebook需要的是去买卖劣质流量;还是以质量为先,为广告主提供真正具有商业价值的广告呢?很显然Facebook选择了后者,他们认为广告质量即是关键,也是未来。那么DSP出现这些情况的缘由是什么?
一、造假成本极低,毫无技术含量
广告刷量并不需要特别强大的技术支持,只需要有一台服务器,几个技术和算法人员就能完成全部操作,尤其是人工刷量,通过激励式诱导用户来进行的人工刷量更没有技术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