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一项比赛,得了一个奖牌,我把这份喜悦和好姐妹分享,她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关心这个比赛本身,竟然是:你没有照下来发个朋友圈吗?
和多年不见的兄弟晚上出去喝酒谈心,几个好哥们儿自拍合照发个朋友圈,本来是为了保存友谊。却因为忘记屏蔽公司领导,第二天上班没有精神,被领导看到这条朋友圈,发火批评教育,同事关系更为紧张;
越来越觉得,朋友圈这个功能,让我们的生活本末倒置。
后来认识一个人,我不再去翻他的朋友圈,我想要你从真实接触里认识我。我也想从生活本身知道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不是你精挑细选过后想要贴在身上的符号。
在这个浮躁的快节奏社会里,我想要慢慢来。
我身边有人从2015年1月开始就关闭了朋友圈这个功能,从此,朋友圈里的各种喧嚣再也与她无关。而我去年也曾尝试关闭一个礼拜的朋友圈,但是最终也没能彻底戒掉。因为当有一个人加了我,我不想让对方看到我的朋友圈时,我必须重新开启朋友圈然后才能将对方屏蔽,后来干脆为了屏蔽别人而放弃关闭朋友圈。
还有人专门写了一篇《关闭朋友圈功能1 天后……》记录这一天他的心理活动:
1 个小时之后,我还是会手贱的打开微信,习惯性点一下最下第三个位置,并迅速点一下原本第一行朋友圈的位置,很遗憾这时候已经变成了“扫一扫”。这时候突然想到,我已经关闭了朋友圈,不应该再去点它了,我的内心并没有因为看不到朋友圈而失落,这反而提醒着自己:我应该去做点别的事情,就算去睡觉都可以。
2小时以后我有点忍不住习惯性的点一点,但是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弱越来越弱,开始觉得没有可看的也挺好的。
7个半小时之后,我想晒个照片,但突然想起我已经关闭了朋友圈,不应该再去为一个照片打开它。这段时间也不可能有人在朋友圈找我。如果他们有很紧急的信息,一定会用其他方式来找到我。
当天晚上,“我”把朋友圈的功能打开之后发现,整整一天也没有什么人圈我。我的朋友们也依然如之前一样晒晒吃喝玩乐,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
以上就是朋友圈诞生4年来,人们对它的各种小感受,小情绪,小无奈……朋友圈的第五个年头,它又会发生什么呢?希望它变得有趣儿吧。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