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些品牌的广告语,会每隔几年表现出用词的改变,但品牌策略还是稳定的。这样改变的原因也许是刻意通过频繁改变传播语来体现“新鲜”“流行”感。
比如百事可乐、可口可乐这样的品牌,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都曾经采用过几十条广告语,也就是每隔几年,广告语就会做出调整。
百事可乐从“新一代的选择“开始,才算是真正找到了有效的市场策略,此后,不论口号如何变化,但始终都把品牌和“年轻、挑战”绑定在一起。
一些品牌传播语,因为持续有效,可以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如一日持续使用。这在国内、国外品牌中都可见。
比如脑白金的广告语“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自2001年推出至今仍在使用。
耐克JUST DO IT口号,自1987年推出,至今也在使用。
沃尔玛“Always low prices”(永远低价)也曾使用了19 年之久。
让广告语赢在起点的4条建议
要立足于清晰的品牌策略
广告语是品牌营销策略的一种表达,目的是最简洁地传达出品牌差异化的竞争概念。广告语就是要成为品牌策略的“代言人”。
不基于品牌策略的,或者缺少品牌鲜明的策略支持,广告语就会走入“空洞”、雷同的误区。比如中国大多数的银行、金融公司品牌广告语,如果并列在一起,很难彼此区分,也很难和品牌对号入座。
感性利益比理性诉求更重要
感性的顾客,永远是大多数。另一方面,过于理性的工艺、功效诉求,很容易遭到对手的攻击,也难以引发市场兴趣。
比如小米第4代手机提出“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结果证明这种理性的诉求市场反应平淡。
此外,理性诉求不如感性诉求“耐用”。比如,“二十七层净化”与“农夫山泉有点甜”,前者的使用“有效期”一定很短。
要降低阅读、理解和记忆的负担
广告语不是广告的主题和标题,它需要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环境,因此,文字越少,表达越直白,就越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广告语用词如果过于“高雅”或者生僻,也会是令人反感的。
品牌名称最好直接嵌入在广告语中
广告语不总是与产品、品牌广告一同出现。而且,人们往往会单独记住广告语。把品牌名称植入广告语中,运用“品牌名称+概念(诉求词语)”的表达形式,会更加强化品牌认知和记忆。
广告语写作的6种方向
通过对对国内外数百条知名的广告语思考、表达维度的归纳、分析,我发现可以将多数的广告语归类为下列六种目的(或方向)之一。
其中,激发特定行动、描述功效结果、唤起生理感受这三种目的,是对产品、服务营销诉求的相对直接的表达;唤醒心理情感、表达理念态度、表现优势信心这三种目的,偏重从“人文”的角度体现品牌自身的理念主张,或者品牌所代表的目标市场人群的主张。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