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大众推出了一款主打空调系统的车型,广告画面中,创意人使用了犯人将一具尸体冷藏在汽车后备箱的梗。这本来没什么大问题,但糟糕的是,这幅广告画面出现在了戴安娜王妃车祸去世的新闻旁边。
你能想象当时大众的各位大佬们看到此情此景时炸开锅的样子吗?不恰当的广告投放场景给品牌安全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觑。
其实,广告行业内对于敏感、危险的内容已经有了一些固有判断,比如被称为“Dirty Dozen”的12大主题。
当然,不同行业、背景的广告主往往还会有一些特定的需求,比如要求避开一些关键词、一些特定的明星、一些特定的新闻类型,技术上这些都可以通过黑白名单、关键词回避的方法解决。只是需要广告主与代理公司提早建立危险意识,筛查高危内容类型。
三
自动化、精准化投放的大环境中,广告主开始为寻找到有效场景、有效受众支付更多投放溢价。但在深不可测的网络世界中,广告投放中的危机总难避免,一次预料之外的场景冲突不仅会让精准投放的目标打了水漂,甚至会给品牌声誉带来严重影响。
那么,从广告主、代理商层面来讲,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
1
建立内容风险意识
哪些是共性风险
哪些是行业特定风险
哪些是企业特定风险
广告主还需要好好盘算一下
2
了解不同媒介渠道内容回避的手段与方法
有些媒体可能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回避方法
有些可能还需要利用更多人工干预手段
3
完善广告监播机制
尝试采用技术手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