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接触时间从2010年的146分钟,到2015年的200分钟,上升了40%。不论是从日常生活接触媒体的感受上,还是从数据分析上,都不难看出消费者的媒体接触的时间被分散,互联网媒体以及新兴媒体吸引了消费者大量的关注。
数据来源:CTR CNRS-TGI
2.消费者更向往高端化、个性化的产品
市场在不断细分,不同的消费群组从年龄维度就可以看到他们的消费态度的差别。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新旧产品的需求就自然的削弱,而年轻消费者则是更愿意尝试新产品,使用新产品。
此外,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商品所考虑的因素也有所改变。比如说,消费者越来越欣赏那些独一无二的产品和特性品牌,欣赏价值观与自身更加契合的产品。
2016年第一网红Papi酱的一条视频就卖掉了两千两百万。薛之谦不仅做好自己的演艺市场,同时在微博为很多品牌做广告宣传。这些个性化的营销方式正充斥市场,在市场变化增速的场景下,在群组越来越细分的情况下,当我们思考“要怎么做”的时候该用怎样的思维?这些都是网络世界所带给我们的新的思考。
三.如何把握新时代的营销经
1.精准与规模兼备才能走的更远
2012年,消费者数量的增长对销售增长的贡献占到67%,这67%是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带给企业的销售增长,意味着规模在中国市场依然是重要的,至少在现阶段整个规模的追求对我们销售的追求是非常重要的。
规模化的大众营销,它最大的问题是遭遇到细分的消费群。规模不可避免的带给我们效率和快捷,但是它的问题是简单的千人一面。精准决定命中率,它的分散带给我们更高的成本预期。如果说过去我们所追求的规模是一个单一模式的大众媒体营销、单一大规模的状态,现在的规模则应该是多元组合的、细分化的规模状态;
如果原来我们是一个媒体和消费者面对面规模的追求,现在则应该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围绕消费者形成整个融合传播的过程。在这里面,我们可能追求最大量消费者的覆盖,这是通过细分状态来形成的规模。
2.走出有特色的融合路
湖南卫视近期推出的新综艺《夏日甜心》是融合了综艺和直播玩转的新节目,微博、微信朋友圈、百度贴吧等社交平台,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和收视。这种将内容制造与娱乐热点充分结合并聚合细分观众群的方式,是未来电视媒体寻求融合发展方式的一种不错的尝试。
既是斗鱼主播又是《中国新声音》学员的杨博,从二次元世界踏入三次元,获得了非常好的现场效果。通过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的结合,杨博带动起来的整合效应,或许代表的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