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4日讯(记者柳莺)世界杯期间,不少非官方赞助商企业将世界杯的logo印在了自身产品的包装上进行营销售卖,渴望借势捞一笔;搜索A公司化妆品,点击链接后显示的却是B公司化妆品销售加盟的页面,使用他人商标为自家引流……在广告营销领域,类似的侵权行为屡见不鲜。
尤其在互联网日渐盛行的当下,短视频、直播等内容成为新的流量入口,它们属于视听作品的范围,也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常见的广告侵权包括违规使用第三方的商标专用权、未经授权使用明星肖像进行商业宣传及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在广告制作中剽窃使用他人作品或版式设计,比如文案、创意视频、音频等。这种侵权行为不仅严重损伤广告主原创内容的积极性,同时也对用户的消费体验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企业营销触碰侵权“红线”的现象,多个互联网广告平台进行了重点治理。据相关数据披露,巨量引擎11月以来共下线超过2000条侵权广告,封停违规账户约150个。平台上的广告侵权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建立智能识别技术 侵权投诉处置效率提升50%
今年,巨量引擎在开展侵权治理时,将侵权投诉的及时处置和质量作为第一个目标。7月以来,平台着力于提高侵权投诉处理时效,通过可监控溯源的数字化投诉处置流程、增加侵权处置人力、优化侵权判定方式等措施努力提升投诉处置时效,平均投诉处置时长从20小时缩至10小时以内,效率提升了50%。
同时,巨量引擎不断追踪侵权风险露出的原因,对用户举报侵权的信息总结风险特征,从而进一步优化处置策略。据巨量引擎商业安全风控专家表示,广告侵权治理其核心在于充分挖掘用户投诉举报的信息,及时完成对应的风险处置。平台还建立原创素材保护库,可进行智能化的比对与识别。例如,针对侵权高发的游戏行业,平台重点部署了识别模型与素材保护库,广告投放后,平台可对新素材进行智能比对,以降低权利方被侵权的可能,整体优化了广告主重复投诉概率。
对广告投前与投后的侵权风险,巨量引擎采取了多元化的处置方式。针对高风险侵权投诉及风险对抗行为,平台从严处罚防止再犯,包括限制新建广告、准入、账户封停等。
除了保证底线风险稳定可控以外,巨量引擎正在加强对于肖像、版权、商标等相关侵权风险的前置识别保护能力,具体措施有肖像保护库建设、游戏识别模型、风险素材包完善、资质授权体系完善、资质真实性识别等。
此外,为了减少侵权治理中容易出现的误判、误伤等问题,平台持续提升机器识别模型的准确率,优化素材保护库建设逻辑、及时升级审核规则等动作,高效解决问题,以提升客户体验。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