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苏宁的+互联网与互联网+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8/21 15:57:01)
其次,是+商品,不仅是把线下的商品搬上网,还要开拓适应互联网平台的品牌和品类。过去受限于空间,门店的SKU最多也就几万个;如今借助互联网,苏宁已建立了电器3C、超市、母婴、百货、金融、文化等不同消费特性产品的全面组合,SKU总数已经达到1000多万。
最后是+服务,苏宁不仅重新构建了线上的运营服务,还打造了金融云和数据云。运营方面包括项目启动阶段的众筹、新品上市阶段的预售、品牌提升阶段的闪拍、批量售卖阶段的大聚惠,再到尾货清仓阶段的特卖闪购等,覆盖了产品全生命周期。金融云方面增加了线上支付工具苏宁“易付宝”、理财产品“零钱宝”,消费金融“任性付”,其中任性付上线15天的时间即获得了400多万的用户。大数据方面,苏宁为开放平台商户提供了精准营销服务工具“聚宝盆”、“烽火台”、“指南针”等。
苏宁如何“互联网+”
苏宁在2013年年底就基本完成“+互联网”这一阶段,从2014年起进入新的阶段:互联网+零售,即以互联网技术工具为手段,嫁接、叠加、改造、优化线下的业务流程和零售资源,而其核心同样是+渠道、+商品和+服务。
首先,通过互联网+线下渠道,丰富实体店的商业形态、品类业态。在这个阶段,互联网重新定义了互联网时代的渠道,那就是与用户的触点,将互联网平台在线下以不同的形式与用户接触,比如云店、易购服务站、体验区等。其中,云店是苏宁的互联网产品,苏宁要求团队打造零售业的苹果,即通过吃喝玩乐的多业态组合满足用户多场景的需求,通过融合线上线下,开设母婴、超市、百货、金融和海外购等体验馆,吸引不同的人群体验,从而提升流量、增强粘性。我们今年就已经规划了50家。
其次,是互联网+商品,突破了门店品类展示数量、陈列方式的局限。互联网的虚拟展示、模拟穿戴和情景搭配,能够更好地实现人机互动、人和商品的互动以及商品和应用场景的交互。通过虚实交融的产品出样,门店的商品实现了理论上的无限扩展。苏宁还将日本Laox、美国和香港公司的海外商品引入海外购频道,并在实体店虚拟展示,未来甚至可以世界各地的产品都汇聚起来。
三是互联网+服务。“移动支付、场景互联、社交服务”成为线下O2O的三大方向。苏宁易购的移动端在线下全面实现与苏宁在人员、商品、促销和服务的无缝对接,不仅可以实时看到货物送到哪里了,还能看到身边的门店正在进行的各类促销、特色活动和售后服务等,能实现预约、交易和互动,真正做到随时随地虚实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