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勇:从微博到六间房折射出的媒介特质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9/6 11:44:06)
对于不同人群,让这两者角色重叠的难度是不一样的。
如果把六间房,小咖秀,花椒放在一条线上就容易看出这种差异。六间房对设备有要求,对主播有要求,所以这种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失衡最厉害,最像传统的媒体,只不过切入点是美女以及大叔们派遣寂寞的欲望,并且借助网络让两边可以有沟通,这样更像一种大众化了的媒体。这里对主播的要求和收入是正反馈,非常关键,就和媒体上要给制作人员发工资差不多。
小咖秀则提供了基础设施(比如那些段子)让生产者的门槛大幅降低,同时这些基础设施也可以让做出来的内容有一定欣赏价值。所以小咖秀里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失衡得到抑制。理论上讲,小咖秀的受众一定是大于六间房的。
花椒则对这两个角色完全没限制,理论上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角色重叠度最高,有手机就可以直播,但这样带来一个问题,非限定场景(模仿)和限非定人群(有才艺的美女)导致生产出来的内容的可欣赏性没基本保障。
这意味着普适型的产品要想真的实现自己的未来,那其实设定各种场景,让生产者跨过视频内容生产的门槛。而跨过这种门槛的方法以及难易程度与生产者的目标人群有关。
美女、游戏再或者某种手艺(泛指能秀且有观赏价值的东西如唱歌跳舞等,这可以在传统电视内容上找)是最容易跨过这门槛的,它们很容易生产出对部分人群有价值的内容。这是可以与人绑定的比较紧,并为产品注入一定社交属性的地方。这两点上要提供一定的道具,比如小咖秀的方式,比如打赏,让事情更好玩。
这个之外可以廉价产出的东西往往就很难以人为中心,比如当年微博上爆料过并引起巨大关注的各种热点事件。
小结
从发展趋势来看,人的需求总是倾向于调动全身感觉,所以大多时候视频会比文字有优势,虚拟现实会比一般视频有优势。主要问题是随之而来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角色不重叠会导致整个系统失衡,变的偏媒体,要想抑制这种失衡,关键则在于让生产者一端更容易产出有价值的内容。除此之外其实需要的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但这点不是这文章重点,没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