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旭成:张一鸣离成为媒体大亨还有多远?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9/11 10:15:49)
仅过了一年多,张一鸣便成为了酷讯的技术委员会主席。
《创业家》&i黑马注:梁汝波(张一鸣大学时的室友,现“字节跳动”研发总监,张在创立九九房时拉他一同创业):他当年首先没有给自己设限制,比如说我就做抓取,就做检索,就做什么。他什么东西都去看,而且是有意识的。他在酷讯一段时间以后跟我说:“我现在就是积累,就存储这一块儿还差一些,其他的已经准备好了。”
在一次董事会扩大会议上,张一鸣作为最年轻的高管之一(24岁)参会,给酷讯的投资人、海纳亚洲的王琼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个当时说话还有点结结巴巴、还会脸红的“小朋友”,谈到自己负责的技术时,逻辑非常清晰。王琼自此成为张一鸣的“伯乐”,两人合作至今。
但是张一鸣对当时迅速发展的酷讯的印象,是“管理上的混乱和方向上的不明”。公司内部在到底是做垂直搜索还是通用搜索上争执不下,错失了转型的机会。张一鸣认为,即使当时酷讯在生活搜索方面领先,做一个通用平台也并不现实,以酷讯的经验完全无法满足整个市场需求。同时,人脉不够又导致应聘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跟不上。
《创业家》&i黑马注:2007年下半年,和去哪儿(31.37, 0.61, 1.98%)网相比,在旅游这个垂直领域,酷讯占据优势,有更多的投资,更大的知名度。但公司内部的争执使酷讯在2008年年中才开始专注做旅游,那时去哪儿网已经完成了B轮1000万美元融资,在旅游业务上已全面开花。在后期,出现了夸大数据甚至虚假汇报数据的情况,人也是进进出出,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招这个人,那个人为什么走。
2008年春天,张一鸣离开酷讯的前一周,因为同乡关系认识张的王兴得知了这一消息,当晚就找到张,聊一起做海内网(王兴于2007年5月创办饭否,2007年11月创办社交网站海内网)。张一鸣觉得事情本身很有意思,但由于经历了酷讯后期管理上的混乱,他希望去一个大公司“看一下”。
作为一个工程师,张一鸣在微软待了半年,每天只需工作3、4个小时,改改模块。他觉得太过“无聊”,便离开了。
他以技术合伙人的身份加入到王兴的团队。这是2008年8月,开心网已经火遍中国,成为成长最快的SNS。张一鸣认为,没抓住用户的短期需求,少了像开心网一样的病毒式营销——“偷菜”等一系列游戏——是海内网没做起来的最主要原因。
做海内网的过程中,张一鸣把Alexa排名前一千的网站都看了一遍,统计了它们的类型,并详细列表,比如哪些呈上升趋势的网站中国没有。他发现自己很看中的做积极推荐的阅读应用在这个排名里很少见,除了Reddit(美国社交新闻网站,2013年初估值4亿美元)和Digg(2004年成立的美国科技新闻博客网站,没有编辑,通过热度决定文章的位置,曾估值1.6亿美元,但于2012年被美国科技开发公司Betaworks50万美元收购。)排在200名左右,其它相类网站做得都不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