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进辉:一个非著名自媒体眼中的自媒体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9/11 10:28:40)
正常情况下,尽管撰写软文具有正当性,但也不是随便整合观点、生搬硬抄就能达到满意效果,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逻辑性,毕竟软文最好的传播方式在于优雅地输出企业信息,说到底还是价值导向。
一流水平是给用户营造不明觉厉的感觉,使他们看不出是软文性质,心甘情愿地分享到朋友圈;二流水平是尽管用户看出是软文,但被自媒体的精彩或独到观点折服,或分享到朋友圈或继续关注,取关的可能性较小;三流水平是软文倾向明显,而且没有新颖的观点或故事性表达,累觉不爱的用户选择取关。
在我看来,尽管软文盈利模式备受自媒体青睐,但存在一定的局限,甚至面临潜在的风险。盈利一直是困扰自媒体发展的终极问题,自媒体都在谋求稳定甚至丰厚的收入,所有的前提是提升自身经验积累和行业影响力,才有可能向出书、培训、咨询等更高维度的盈利方向迈进,而由普通自媒体通往头部作者的道路艰辛且漫长,需要在长期利益(出书等)还是短期利益(撰写软文)之间做出抉择。
如果自媒体沉迷于短期利益,乐此不疲地与企业公关或公关公司打交道,尽管能在短期内获得不菲收入,但久而久之被同行或用户定义为软文写手,而不是行业专家,而且也不利于继续在某领域作深入研究,以补充和完善现有知识体系,终将面临知识枯竭的尴尬。同时,与传统媒体保护旗下记者利益不同的是,大多数自媒体缺乏相关法律意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经常操刀软文的自媒体存在被举报的潜在风险。
所以,我的建议是接软文可以,但频率不能过高,1个月2—3篇是合理的安排。要知道,尽管自媒体与明星一样是面向大众,只不过一个靠文章,一个靠音乐或影视剧,但二者存在本质区别,自媒体聚集用户的源动力是持续更新的内容,反观明星被用户喜欢或追捧的原因是其个人魅力。哪怕明星连续接N个代言,用户也不会反感,而如果自媒体内容被用户定义为软文,代表内容质量严重下降,自媒体与用户的弱关系将不复存在,想要重新获取用户信任或拉回用户难度极大。
再说车马费,出席一场发布会收500元红包已成为京城互联网的惯例,大部分自媒体对车马费的态度是照收不误,发新闻通稿几乎不可能,一般是视发布会内容来选择写普通报道还是深度评论,这是常规做法。我更想说非常规做法,也是我的亲身感受,我认为科技自媒体(其他行业不是很熟悉)跑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脉。
科技自媒体流行混圈子一说,只要你善于交际,能结交各路自媒体或与各家公关熟稔,出席各种发布会和行业会议不在话下,车马费滚滚而来,甚至车马费比上班工资还要高,此时科技知识积累不是首要考量因素,嘴巴反而成为第一生产力,列举三个真实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