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信朋友圈广告中学会的4个道理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9/18 13:10:01)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电视广告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一掷千金的营销费用再也堆不出当年的销售奇迹。
这是一个技术巨变的年代,交互视频/HTML5、CRM&SCRM等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这也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年代,各大品牌金主昨天还在竞相追逐各种炫酷的HTML5,今天又在纷纷效仿Vivo,可口可乐和宝马的微信朋友圈广告……
今年早些时候,来自“宝马中国”、vivo、“可口可乐”3个品牌的首批微信朋友圈广告上线,随即成为当晚朋友圈的热议焦点。微信朋友圈广告采用了Feed信息流广告,与平常能够看到的朋友圈原创形式相似,由文字、图片信息共同构成,用户可以点赞或者评论,看到朋友们给出的评论,并形成互动。于是朋友圈变成了晒广告的海洋,全体微信用户被贴上了三个标签:刷出宝马广告的、刷出vivo广告的和刷出可口可乐广告的。没有收到宝马微信广告的人都觉得自己是“屌丝“,暗自感慨:“看来我穷爆了这件事已经惊动了系统后台。”
朋友圈广告的袭来,说明了当今品牌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同时也说明由于消费者在新的数字平台上花费的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越来越多的品牌主前仆后继地加入到社会化媒体传播领域中来。像Facebook、Twitter和LinkedIn这样的社交网络已经培育出了巨大的受众群体。据eMarketer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的社交网络用户已经达到20亿。几年前广告主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花费还寥寥无几,而今年已经达到约200亿美元。因此营销主管们正努力寻找在这些平台上向消费者投放广告的正确方式。
2008-2017全球互联网广告投放比
社交媒体传播更精准、更有效
品牌主们之所以如此钟情于社交媒体平台,是因为社交媒体可以收集用户的各种数据,擅长在大数据里去洞察用户的需求,品牌主可以针对用户属性、消费模式、兴趣爱好进行投放。例如,美国的雪佛兰汽车在Facebook页面和Twitter上投放了广告,有针对性地向对汽车感兴趣或注册了汽车试驾的用户进行推送。
再回到文章开头宝马微信朋友圈的广告投放,它采用了在Feed信息流中内嵌,与正常的单条朋友圈完全一样,由文字和图片构成,用户可以点赞或者评论,还能看到自己的好友的点赞和评论。因为信息流广告是根据用户的性别、年龄、偏好、消费记录、LBS信息还有颜值(当我没说)打造用户的标签系统,用算法为每位用户个性化和精确的定制广告。所以刷到什么样的广告,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大数据对你消费能力和消费品味所下的一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