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图拥抱移动而退市的分众,却被移动革了命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10/16 13:17:47)
媒介调查机构群邑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智能手机通过其特有的方法已逐步深入到用户私生活领域:66% 的受访者表明曾通过手机与另一半分手,50% 的受访者会通过智能手机与电视节目进行互动。
正如朱德庸所说:人类的灵魂一半卖给了电脑,另一半卖给了手机。手机的使用频率的提升最大的改变是用户行为的改变,用户开始对手机屏幕之外的信息漠不关心,无意识的自动过滤周围的信息,这对传统线下广告媒介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首当其冲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国内第二大媒体的分众。
分众从纳斯达克退市,曾寄希望于在国内市场爆发第二春,通过 O2O 的模式获得国内市场的认可,但真的可以很容易达到吗?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受众沉迷于手机世界是怎么颠覆分众的存在基础,进而把分众推向与成功的反方向的?
1、分众赖以生存的楼宇广告被用户无意识无视,分众价值基石被颠覆。
作为中国楼宇广告垄断者,楼宇广告是分众传媒的核心,也是分众最大的利润来源,据分众财报显示,2010 年分众 92.00% 的利润来自于楼宇,2011 年 92.98% 的利润来自楼宇,2012 年 96.55% 的利润来自楼宇 (2013年5月起分众退市,财报不再披露)。
分众 CEO 江南春几乎在所有场合介绍过分众电子屏和框架广告设立和传播的逻辑:
以“人”为中心论述媒体, 人的生活是有一定的规律和一定的轨迹。如果你能把广告植入到他的规律和轨迹当中,就会跟他频繁的响应。 所以分众做的就是把广告植入他的生活轨迹当中去,在办公楼、公寓楼、卖场、娱乐场所嵌入分众广告平台。而分众框架和 LCD 有价值的原因是当用户处于比广告更无聊的时间跟空间的时候,他就会看广告,广告也就有了价值。
这套分众价值逻辑本身的核心是用户会处于一个比广告更无聊的时间和空间,此时广告就成了用户唯一的选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用户在分众的空间找到了消灭无聊时间的方法和介质,分众的广告将不可能再影响受众,其价值核心势必迅速崩塌。悲催的是这个介质已经出现,不止是无聊时间连有聊时间都被它占据,它就是移动互联网。
9 月底笔者因工作需要在公司电梯测试了楼宇广告的关注度,结果令人大惊失色。笔者团队一行当时选择的是 15~17 点的下午茶时间,当时电梯人员并不太拥挤,一部可载 20 人的电梯平均不到 5 人,近 500 人的测试样本显示 90% 的用户根本没有看到电梯里的广告内容,而没有看到广告的用户中超过八成是因为玩手机,剩下的两成要么和朋友聊天、要么放空。然而这也并不是个案,随后笔者上下班又留意了电梯内人员的注意力分布,超过八成的依然在玩手机,不仅上海是这样,北京,广州更是有过之。笔者同时询问了在二线城市成都,南京,重庆,西安的朋友,乘电梯和等电梯时间持续玩手机的比例也超过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