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经营参考:如何玩转O2O行业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10/16 13:26:00)
分析工具二:刚需人群
O2O最恐怖的两大刚需出行和吃饭,已经被滴滴和饿了么做了。
为什么我看重美甲,因为对一小部分人来讲,确实是刚需,但是人群太小。美发是全人群刚需,但是频次太低了。
高频刚需全人群在这件事上,很难出现优质的切入点了。所以为什么说河狸家一开始拼命的抢速度,为什么烧钱。为了抢占市场,先抢占小部分人的刚需,快速的扩充。
先抢占人群,然后做一个人群轴的生意,比如一个女性,用河狸家做美甲,也可以做美容、美发等一切相关的服务。
分析工具三:一对一还是一对多
O2O以饿了么和e袋洗为代表,饿了么十亿美金的融资,e袋洗拿了百度一亿美金。
为什么这两个起的快?因为这两个行业是一对多的生意。
原来的送餐是由单独的餐厅,原来的洗衣服是由单独的洗衣店完成的取送,效率是非常低的。因为一个餐厅要养一个人,出去一趟才送了一两家效率很差。
现在有了饿了么这样的平台,综合起来的效率,一个人背盒饭可以背二十个盒饭,能够把一个人当五个人使。
洗衣也是这样。一对多的生意有极大的效率可以提升,而且可以做低价战略。
一对一的生意,美甲美容为代表的,效率是伪命题,因为他单位时间只能做那么多。
我认为,在很多行业里面,如果是一对一的话,纯的低价服务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一个美甲师对一个小时挣的钱有非常高的预期,你让他上门服务只做五十块的美甲,不可能。不是说五十块的美甲不存在,而是五十块的美甲就应该客人来找他。
我给出一个结论,一对多是追求效率的提升,追求规模的最大化才能赚到钱。而一对一是追求个性化的匹配,因为打败极致效率的唯一方法就是个性化。
回到刚才的话题,你怎么和滴滴竞争和Uber竞争,如果你还追求效率就没的竞争,为什么嘀嗒能活下来,就因为我追求的不是效率,追求的是掏出手机,美女挑帅哥,帅哥就挑美女,互相挑的过程不讲求时间极致,是匹配。唯有个性化才能忽略比价性。
分析工具四:你的平台是B2C还是C2C
标品是B2C京东模式,非标品是C2C淘宝模式。
掏出手机选一个iPhone的手机壳,打开京东,上海没有货,北京有货,如果你在上海,也不会卖给你。为什么?为了极致效率,不可能把货老远的从北京仓发给你,消灭长尾SKU。
淘宝是在做什么事?远在千里之外湖南老奶奶一个月穿的五个门帘子放在网上卖。从湖南的乡村发出去要好几天,但是卖的是个性化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