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告的寒冬下 卫视如何完成救赎?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11/6 10:47:00)
以前我曾经说过,最优秀的制作力量还是在电视。但是随着电视人才的持续流失,和民营社会化制作公司的崛起,制作人才的媒体归属逐渐模糊,这一点基本可解释上述这两个现象的出现。
2、版权节目的模式引进和本土化改造
两级分化的现象,同样也出现在电视节目的运营中。
因由《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几个现象级引进模式节目在收视和广告上的空前成功,激励着中国电视的上星频道和各大制作公司纷纷走出国门掘金,中国的综艺节目市场迎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全国收视过1%,以前是评判优秀节目的标准,现在变成了一档节目能引起业内同行关注的基础性指标。过2%,过3%,过4%……屡创新高的收视数据一个一个地出现。
更有价值的是,通过CSM数据分析发现,这些大型季播节目把很多平时不看电视的年青人(18-35岁)又重新拉回到电视机面前,有效地改善了电视整体的观众构成。
这些节目在收视质与量上成功,引来广告主的热捧,因由市场竞争,不仅满档率爆棚,而且价格(点成本)持续攀升,广告收入不停地刷新纪录,此其一。其二,因由资本力量支持的视频网站竞争的白热化,节目网络版权销售收入也屡创新高。如: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第3季,爱奇艺经过竞价,最终以4亿巨资赢得网络独家播映权。这两项收入相加,优秀的季播综艺节目的投产比可以达到300%以上。巨大的利益诱惑,市场的逐利本质使得有能力的电视台纷纷加入了豪赌的行列。
这种高投入、高产出的节目模式,为电视在整体下行的趋势以及与互联网竞争的局部相对优势下杀出一条血路,让电视人重新看到了希望。
当然,市场的火热,也带动明星片酬水涨船高。据传,范冰冰加盟浙江卫视《挑战者联盟》,片酬高达8000万之巨。这对平台的广告消化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断筑高的成本门槛,以及收视不确定带来的高风险,让很多依然还挣扎在盈利边缘的二、三线卫视望而却步。
3、垂直化节目的研发
这是我们在跟很多的电视咨询客户交流中最常提及的一个话题,我们觉得这是二、三线卫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与电视相比,互联网其中的一个竞争优势是:大数据为精准营销成为可能。而广告投放的精准性几乎是所有广告客户的终极需求。有专家提出,在注意力碎片化的大背景下,精众营销是更有效、更经济、ROI更高的营销方式。而垂直化节目的研发就是电视媒体由大众媒体向精众媒体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