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营销是把双刃剑,联想玩得转吗?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11/13 9:30:31)
想玩好粉丝营销,需认识到粉丝经济双刃剑特性
现在是一个偶像的时代,不管何种行业,总会有那么几个值得人们为之欢呼的偶像。有偶像,就有粉丝,现在是一个粉丝经济盛行时代。大到各种影视歌娱乐明星,小到论坛里的斑竹甚至一个帖子的楼主,身后都或多或少会有一批粉丝追随。
但我并不认为请一些明星大腕做代言人,就是在做粉丝营销,说直白点就是花钱来消费明星的影响力而已。很多当红明星都会代言一大波产品,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粉丝消费的集中度。
杨元庆在在谈及为何联想现在为何如此高度重视粉丝营销时也做出了反思,指出联想过去的一些发布会和营销并不太接地气,而互联网公司在粉丝经营方面的经验值得联想学习,现在越来越年轻化的用户,必须近距离互动,才能知道他们对产品的真实需求和意见。
另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明星的忠实粉,未必会成为他所代言产品的忠实粉丝。所以请明星代言,看似场面火爆无比,仿佛一夜之间平添了许多狂热的支持者,但其实热闹是明星带来的,他们在代言结束之后,也会把粉丝轻易带走,所以要想借助粉丝营销来变现,那么产品端就必须给力,这才能形成良性互动。
在我看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借助明星和热点事件,吸引用户的眼球是相对容易的,但要想做好粉丝营销的深度社群互动,是更具有意义也更具有难度的挑战。尤其是在社交网络盛行的今天,成也粉丝,败也粉丝。如果产品符合用户需求,他有可能心甘情愿地去做“自来水”,而一旦产品设计在某些方面令其失望,他又很有可能转为路人甚至成为黑粉。
对偶像来说,只要不做出格或令人厌恶的举动,一般轻易不会掉粉,但对IT产品来说,科技粉丝多数是爱之深责之切的典型,如果说对哪一款产品感到深深的失望,很可能就会有粉转黑。小米在换屏门事件出现后,其粉丝群体已经有很明显的分化迹象,借助社交网络的放大效应,这种负面的评价进而会更大范围内影响该品牌的销量。
粉丝营销,具有非常明显的双刃剑特征。联想的粉丝营销之路,并不是找到黄晓明教主和范冰冰做代言人就万事大吉了,对待粉丝营销,联想应该秉持如履薄冰的心态。
如何把粉丝的意见变为产品研发的指挥棒?
从第三方角度而言,联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身并不算快,在微博火爆的前几年,联想的一众高管并没有着力打造在社交媒体上的大V形象,而那时正是雷军、周鸿祎等互联网品牌品尝社交媒体红利的美好时光。在粉丝营销角度来看,联想算是一个迟到者,那么如何能够规避粉丝营销的风险?联想如何能够实现与忠实粉丝的深度互动,这是摆在联想面前的一道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