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营销是把双刃剑,联想玩得转吗?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11/13 9:30:31)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童夫尧在回答针对粉丝营销具体做法的提问时,首先强调了联想的“超级产品经理制度”。简单来说,“超级产品经理”制度,就是联想为了快速响应粉丝的需求和意见而设置的。由杨元庆亲自挂帅担任“超级产品经理”来调动平台资源,通过收集联想官网的论坛、微博、微信公号上的粉丝意见和反馈,直接把这些意见快速传达到产品部门,并且明确责任人必须快速答复和解决,如果解决不及时,那么粉丝们可以通过微博向杨元庆直接吐槽,或者在联想官方论坛提出批评,这种机制就倒闭联想各个环节的负责人面对粉丝意见,必须快起来,否则就要面临被投诉到老板那里的风险。
杨元庆针对粉丝营销的提问,在老童回复之后补充说:“如果联想只有我一个超级产品经理的话,肯定做不好,我只能说是以身作则,倡导这种跟客户接触,以客户为师的理念。”
联想经营粉丝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将单次购买联想产品的客户,变成联想忠诚的、有重复订单的多点客户,这种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凭借领导人一时的热忱和一人之力是无法达成的。
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其实CEO扮演的就是超级产品经理的角色,雷军、周鸿祎、贾跃亭等都是如此,所以并不是一个“超级产品经理”制度就能解决所有粉丝营销的问题。面对互联网公司全员营销、全员做售后的挑战,联想未来的粉丝营销之路依然需要披荆斩棘。
但联想的“超级产品经理”制度,已经开始尝试从公司组织架构调整的角度,去迎合粉丝们希望自己的意见受重视、希望自己的建议被采纳的更高要求,这是一个好苗头。对于联想而言,真正让粉丝们的意见变成指挥产品研发的指挥棒,还需要在管理制度、激励机制上继续深入做文章,才能真正去汇集众智为我所用。
从经营产品到经营用户,联想需要在逆境中重塑自我
对于三十岁的联想来说,从经营产品到经营用户,这样的转变应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一个30岁的成年人尚且都会养成许多轻易不会改变的习惯,更何况对于一个有着众多员工的公司。但不得不说,联想走出这一步,应该是既受到粉丝经济的收益吸引,又是在PC产业面临困境之时的被迫之举。
现在全球PC行业的不景气,还是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长放缓,都使联想这个全球第一大PC厂商不得不考虑今后的发展之路。原先的重点在于经营产品,更多时候像是在做买卖,没有购买产品的人还可以是联想的潜在客户;而现在,PC市场趋于饱和,市场需求并不旺盛,如果再继续依靠那些还没有买电脑的人来买单,成长的空间会越来越小。而经营用户,显然就是在做回头客的生意,这就像是我们身边的面包店,只有有了更多的回头客,面包店才能长久的经营下去。联想的转变一定程度是被大环境逼迫着向前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