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广告将成为未来广告大趋势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11/27 12:01:32)
关于活动形式,调查发现:
从引起关注和参与原因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虽然「奖品丰富、奖励吸引人」最能吸引受访90后大学生关注微博营销信息,但是,最能让他们参与其中的仍然是他们「自己感兴趣「以及新颖的活动形式等。这说明,他们比较强调自我意识和感受,他们觉得有意义、有价值和有兴趣的活动才会去参与。
小结一下,针对90后而言,微博上的社交营销有如下特点: 1. 从营销信息的接受与传播来看,超过一半的人接受渠道为「朋友」,在二次传播时分享出去的对象也依然是「朋友」; 2. 从营销信息角度分析,最打动受众的营销信息得让他们觉得「感兴趣」、「有意义」、「有价值」,当他们感受到这类信息时,他们会主动参与到传播链条中去,成为二次传播中的一个节点。
最近两年很不幸地是,微博活跃度开始下滑,并且自从阿里战略投资新浪微博之后,微博在面向受众推出的广告在质量、频次和精准度上都欠斟酌,导致用户反感,网上也出现不少的抱怨。
也许是吸取了微博广告体验欠佳的教训,微信在广告上考虑得更加周全并在实际执行中更加谨慎。这样的策略是对的,社交广告的前景足够广阔,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预测,社交广告市场在今年将达到198亿美元,到2016年底则将增长至242亿美元。这份报告并没有提及中国社交广告市场规模,但未来显然不会少。拥有中国最大社交网络的腾讯,显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耕耘。
在社交广告领域,Facebook是其中最为激进也是成果最好的探索者。《商业价值》曾在一篇报道中阐述了Facebook是如何设计他们的广告:
若要论流量对广告造血的能力,Google的影响力无人能敌。若论精准,无论如何预测也很难与用户自己主动搜索的转化率更高。Facebook内部员工透露,扎克伯格在内部反复强调的一件事情是广告影响力。Facebook是一家很注重用户体验的公司,他更关注广告与真正朋友消息的相似性,以让广告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用户并不会对某一次广告发现有感知,但真正要用的时候,能想起来这个品牌。
也就是说,Facebook现在更加注重长期的品牌影响力,这也是如今广点通和微信正在尝试的方向,强调的并非只是转化率而是品牌效果。这也是为什么Facebook在推出信息流广告时用户一片叫好,而在新浪微博的效仿中却被广泛嘲笑。不同的目标背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战略思维和技术。
诸如微博之类的效果广告平台,可以通过社交账号精准定位到人,并追踪人的信息把你需要的广告推送给你;而Facebook在做的事情是,通过分析各类社交数据源,推荐与你感兴趣的内容相似的东西,生成可能影响到你的消息流,让广告变得更像信息。如果类比媒体模式,就是一个在做影响力,另一个却在博取点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