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向左走,美国互联网向右走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12/4 13:48:36)
譬如电商,阿里巴巴应该不太可能出现在信用环境良好,且零售业无比发达的美国。如马云所说,“在美国电商是甜点,在中国电商是主食”:“15年前我和风险投资沟通,希望能有人投资阿里巴巴。他们说在中国请不要谈论电子商务,你们没有银行体系,没有商业基础设施。正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商业基础设施差,在中国我们这个没有那个没有,当互联网到来的时候,我们用互联网让商业基础设施真正的成熟和完善。”
而在移动支付领域,中国的优势同样明显。腾讯刚刚公布的2015年Q3财报就显示,QQ钱包和微信支付绑卡用户数已超过2亿。而相反,在人均4张以上信用卡的美国,包括Apple Pay在内的移动支付发展得并不顺遂。
如你所知,美国市场对于O2O并不特别感冒。除了上文所述的客观原因,那里的科技巨头们似乎更愿将创新目光投向增量市场,并不过分注重对于存量服务市场用户体验的深耕,这与中国互联网形成了鲜明对比。
谷歌无疑最具代表性。你知道,在不少极客们心里,谷歌甚至早已不是一家仅为攫取当下市场利润而存在的公司,它更像贝尔实验室在新时代的一次轮回——无人驾驶汽车,热气球联网服务,量子计算机,革命性隐形眼镜,模块化手机……都令人们对于未来充满无限期许,而就像昔日伟大的AT&T用电话服务收入对于贝尔实验室的资助,谷歌对于未来产业高昂的“筑梦经费”也大多来自不那么酷的广告业务。
所以说,从最现实的层面,倘若创新最大的意义是为了促进经济,那么至少在现阶段,尽早了解中美科技发展的异同,倒也没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