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97_45px;
资讯中心
企业理念
Corporate Philosophy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通知公告
为什么豆瓣和知乎的广告都让人看不懂?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6/2/26 10:24:47)
  在中国,豆瓣和知乎可以算是最广受文艺青年们青睐的地方,而它们在广告宣传上有着一个共同点——就是让人们看不懂。如果不看到最后,你根本不知道这是谁家的广告。

  一周前,豆瓣推出了11年以来的第一个品牌宣传片,主题是“我的精神角落”。这支大胆前卫的广告发布以来,就在知乎、自媒体、以及豆瓣自己主页上引发了各种议论,大家都在试图解读这个广告到底在说什么。

  人们对于豆瓣的广告产生了非常两级化的评价,有不少人看得云里雾里,认为它阴郁、抽象、不知所谓,无法产生共鸣,但也有人却非常喜爱,迫切地对它表示认同和默契。

  “‘我们的精神角落’这句slogan非常精准,直击灵魂,做为一个老豆瓣er,我必须承认这句话点到了我的痛点。许多人可能跟我一样,一些在微信、微博、现实世界中不能说的话,都集中写在豆瓣上,虽然大概有一年不用,但如果有日记我还是要写在豆瓣上,这就我跟这个网站的淡而深的关系。”一位叫 “怒而飞”的知乎用户这样评价。

  甚至还有不少狂热的热爱者仔细分析广告中的细节。比如叫“卢十四”的豆瓣用户认为,“影片一开始有个细节:男主角拨打电话的同时,从抽屉里拿了一把刀。而在影片的最后,男主角就是凭这把刀划开束缚,重获自由。这把刀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鹤嘴锄,‘得救之道就在其中’。就像《盗梦空间》里的陀螺,连接着梦境与现实。这把刀就是豆瓣。”

  如果你看了一个月前知乎和金星合作的那条在电影院放映的品牌宣传片,或者过去一年知乎投放的地铁广告,会发现广告风格以及粉丝们热烈的讨论几乎如出一辙。

  知乎春节期间在电影院投放的宣传片中,“为什么努力?”“为什么爱?”“我是谁?”“世界在哪?”抛出四个人生哲学命题式的问题之后,得到的回答是“没有答案,一切依然存在”“存在,因答案而不同”。在贺岁档闹哄哄的气氛中,人们也纷纷表示没看懂,不过不少知乎用户还是热衷于讨论它,甚至有人高冷地认为“懂的人懂”。

  在去年6月知乎推出的地铁海报广告中,提出了关于奥黛丽·赫本、毕加索、海明威以及薛定谔作人生的问题同样令人难以理解,同时还给出了更难让人明白的解答,而知乎把这称为“认真的问答社区”。

  这种复杂创意的出发点当然与文艺青年这个消费群体有关。按照豆瓣合作的广告公司W的创始人李三水的理解,这是一群偏重精神需求的人,他们喜欢读书、观影、音乐,甚至用和别人不一样的玻璃杯。在情绪丰富敏感的同时,他们知识的吸纳能力高,对高级的生活依然充满欲望。李三水更倾向于把它们描述为“高知和高敏高度”人群。当然,也有一种解读认为这是一群矫情、不切实际的人。

123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东方红广场国芳写字楼16楼      联系电话:0931-8831301
传真:0931-8831301      网址:www.huobanmedia.com
关注我们:
  • 100_100px;
  • 100_100px;
  • 100_100px;
Copyrights © 2025 版权所有 兰州伙伴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陇ICP备09000722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