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记者了解到,朋友圈的广告是基于不同的广告投入预算费用,提供不同标准的服务。目前服务级别共分为三个档:普通客户、高级客户、VIP客户。其中,“普通客户”之前的单次投放预算最低为20万元,现在微信广告官方将投放门槛降低至5万元。而VIP客户的单次投放预算为500万元以上。
怎么平衡用户体验?
其实,对于微信推出朋友圈广告,用户对其褒贬不一。一项对于2000条网民评论的分析显示,支持者比例为25.6%,反对者为34.1%,持中立态度的40.3%。而其中有21.6%的人担忧大数据分析侵犯个人隐私,18.4%的人反感朋友圈广告堆积。
因此,如何保证用户体验,是朋友圈广告亟须解决的问题。
有媒体报道称,微信朋友圈广告推广是基于大数据分析投放,贴合用户的需求。而这就意味着,不同用户刷出了不同的广告,这引起了用户的各方吐槽。
此前,微信官方首次推出广告后便有段子手开始调侃称:收到可乐的是屌丝,收到vivo的是中产,收到宝马的是土豪,没收到的表示你们连被投放的资格都没有。当晚,虽然讨论朋友圈广告的人绝非少数,有用户直接在广告下方点赞评论,兴致盎然。
除了大数据分析以外,为了维护微信朋友圈的用户体验,朋友圈广告上榜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据记者了解,目前朋友圈广告的频次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对单个用户每48小时内只推送一个广告;不少于4条新Feeds时广告放在第5条;曝光如果无互动(点赞、回复以及点击),6小时后广告消失,有互动则广告不消失。
不仅如此,微信对于朋友圈广告素材和形式还有诸多限制,已经从最初的“文字+图片”,点击链接进入HTML5页面的形式升级为了“文字+短视频”的形式。易观智库分析师庞亿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相对来说,微信的投放虽然没有精准到你需要的或者你关心的,但是受到人虚荣心的驱使,碰到高端的广告不少用户也会愿意点赞。
大数据分析+广告规则,微信的这一切也是为了维护住用户的良好体验。庞亿明认为,随着朋友圈广告通过事件营销的炒作,以及广告的继续推广,会让用户逐渐将朋友圈广告看成平常事,用户在朋友圈中看广告的习惯会逐渐被培养起来。但尴尬的是,朋友圈广告运行一年多以来,用户评论和点赞刷屏的热情已不如从前。
商业化探索之路
其实,朋友圈广告只是微信商业化进程中的“冰山一角”。而朋友圈广告也是微信对自己未来商业化及变现方式的一次试探。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