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资料显示,从2014年起,微信全面开始了商业化转型,电商、支付、微信智能平台等相继出现。正如张小龙所说,微信正在成为一个森林,一个根植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系统。几乎所有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在微信上都可以重新演绎,微信也自然而然地承载了腾讯移动支付、游戏中心、电商接口等移动互联网梦想。随之而来的变化是,微信越来越重,关于商业化的想象也越来越丰富。
去年12月,张小龙宣布将推出微信应用号,接着除夕夜上线“付费照片”;此前还有传闻,微信即将要开通“付费阅读”。
其实,不管用户喜欢与否,朋友圈广告都是顺应了社交产品原生广告的发展趋势。
公开资料显示,微信朋友圈的图文广告的每千次曝光费用介于50~100元之间。对比同为社交应用的Instagram,其feed流广告的每千次曝光费用为50美元(约为325元),显然朋友圈广告的广告费不算贵。
一些华尔街分析师认为,Instagram2016年的广告收入将在10亿到20亿美元之间。另据eMarketer预测,Instagram2017年的广告收入将在28亿美元,同时全球社交网络上的广告收入将在2017年达360亿美元,占到整个数字广告份额的16%。而以调查数据来看,社交产品的数字广告收入与收入占比都在提高。
庞亿明告诉记者,微信作为承载着巨大用户规模的应用,其商业化一直是处于循序渐进的过程,游戏、电商等均是进行商业化的方式,而营销是商业化最直观、最易复制的方式。
其实,庞亿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果微信真的希望继续将朋友圈商业化,可以比如今的速度走得更快的。而之所以目前朋友圈变现循序渐进地进行,也是考虑到用户体验和商业化之间的平衡。
新媒体营销专家也表示,一方面,朋友圈信息量本身很大,品牌广告主花钱买渠道、动脑想创意,为用户提供经微信平台严格审核的优质广告,毕竟要好过没有保障的产品。另外,感觉微信为了用户体验还是会去严格筛选广告素材的,通过自助投放测试,进行系统化审核也是一种进步。毕竟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一个产品的立身之本,之前的朋友圈品牌广告经验发现腾讯在平衡用户体验和广告方面还是拿捏得当。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