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广告效果下降后,无选择广告迎来的春天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6/4/1 9:45:00)
事实上效果最好的广告有两种,一种是可选择的随性广告,占用的是用户的随性时间,如观看电视正片前的那几秒钟,玩网游时恰到好处出现的一些广告推送。其基础在于并不占用用户的时间,让用户有选择权。一个节目在20.00正式开演,或许从19.40开始就已广告满天飞,但一个在19.59打开电视的观众,并不一定会执拗地选择逃避那几秒钟广告。因为这一分钟对他来说,原本就是为计划中进行内容消费而付出的时间成本。
另一种就是无选择性广告了,2015年增长最快的是影院广告,原因很简单,用户来电影院的目的明确,就是来看电影的,且进入电影院很少会在正片开演前走出来。等待电影开演前的这几分钟对于观众来说就是垃圾时间,除了坐在那里看广告别无他法,注意力相对集中的状态下,广告能发挥出相当强的效果。
另外一种无选择广告就是楼宇和电梯广告,等电梯是个无选择的行为,坐电梯向上到达目的地也是个无选择的行为,你只能站在电梯门口等待,别无他法。而在狭小的电梯轿厢内,用户的时间也只能是等待,并不存在更多选择。电视有广告我可以不看,视频有广告可以关掉,但你总不能不上电梯,不去上班。
无选择并不等于强制,而是说你在这个环境下,对自己的时间利用没有过多选择,注意力相对集中。此时播放和展示的广告,也许会成为这一小段无聊时间中难得的娱乐。广告的注意力集中效应,在这一点点时间中显现的效应无比强烈。人们的注意力在一天中大多数时间是分散的,自有的,唯有在一些狭小空间和略带强制性的环境下,才能得以集中。选择这些空间和环境作为广告投放地,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无选择广告的研究,目前还不够充分,主要是得甄别出无选择广告的最佳投放地在哪里,哪些是无选择空间与环境,哪些不是。有一些空间与环境看上去相当适合如公交站,同样是等待,同样是垃圾时间。但要知道,公交站的视野较为宽阔,乘客并不存在无选择接受信息的环境,注意力并不容易集中。银行与医院门诊的等待,似乎也是个不错的无选择空间,但这里面同样也有问题,那就是时间过长,用户完全可以用这些垃圾时间去做别的事情,如看手机等,这也不是个绝佳的无选择环境与空间。
无选择空间与环境的基本特点是,首先时间短但也确实需要一定时间等待,5分钟以下可能是最适合的等待时间。其次是空间狭小,做不了太多其他事,甚至连转身和伸手都有一些障碍。这类的空间与环境并不多,但对于广告主的价值来说,是要比黄金都宝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