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假货的目标人群往往是三四线城市,以及一二线城市的务工人群。对于主流的精英阶层以及都市中产人群,并非其目标,一方面该类人群辨识能力很强,无论是个人的眼界还是身边朋友的水平,不会轻易上当;另一方面该类人群的维权意识较强,如果该类人群购买用户占比较大,最终因维权引发的后果会很严重。
当然,不是所有以互联网广告的为重的企业都是假货企业。假货企业的最大特点是,一锤子买卖,没有所谓的复够率,当然也就不考虑口碑。所以假货一定是暴利的,不管是假医院,假保健品,假投资,还是假教育。其收益要求远大于广告投入成本,但知名企业就不同。比如唯品会获取一个有效用户的成本目前在数百元到 1000,但一个用户在短期内带来的收益是远小于广告成本的,但是唯品会的口碑还可以,用户会持续重复购买,最终回报会超过广告投入。
抛开假货的原罪来讲,互联网广告最大的优势还是性价比。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门槛低 一般万元起投,对企业资质要求不高
2、灵活可控 大多为CPC收费,自由掌控
3、定位精确 可以实现较精准的定位,过滤无效广告
4、素材自由 相比传统广告,素材限制程度低,版面自由
5、评估准确 相比传统广告,实现数字化评估
毋庸置疑的是,由于数字化与可控性,根据利润与广告特点算好产出比后,在一定范围内,投放互联网广告几乎稳赚不赔。但是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几乎不可能实现。因为大部分互联网广告等同于销售,看起来似乎是稳赚不赔,但完全依托于销售,就无法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市场,用户需要一个品牌。
传统广告和互联网广告的差异性
传统广告和互联网广告有一些相似性,比如传统电视广告,分众楼宇广告,同互联网视频广告就比较相似。
传统广告有硬广和软广之分,互联网广告也有类似的区分。所有CPC收费广告都是硬广,而一些赞助活动,影视植入,KOL炒作,大多属于软广。
相比这些相似,更多的体现在差异性。
互联网广告有品牌和非品牌类之分。如朋友圈广告,新闻APP开屏广告(对应的PC首页大弹窗),视频前贴等,但更多的都有以CPC付费为主的非品牌类广告。传统广告几乎都属于品牌广告,均采用包段收费模式。
传统广告展示效果远好于互联网广告。由于互联网终端限制,无论是PC或是手机,其展示面积较小,远不如传统广告的视觉冲击力,这样就无法在用户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像电视广告,音效与动画效果,更容易让用户记住品牌。正如分众传媒CEO江南春经常说的,“线上广告是主动的,线下广告是被动的”,比如电梯广告,你不得不看;而线上广告,用户可以选择性关闭。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