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广告呈下滑态势:论产业链的变化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12/4 13:53:09)
二.发行成片版权
当综艺节目在电视频道播出后,进行二次发行,即将成片播映权出售给视频网站、付费频道或是海外市场,是创造额外收益最简单的方式。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视频网站对综艺节目网络独播权的购买。近几年,综艺节目的网络版权价格随着视频网站和电视台之间的竞争格局及博弈关系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落。
2013年,在经历了多年的战国争雄局面之后,终于确定了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视频、乐视等几家“寡头垄断”格局的视频网站行业,开始将构建差异化内容品牌作为战略重心。热播综艺成为视频网站争抢的对象,版权价格随之井喷。
爱奇艺斥资2亿元打包购买了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爸爸去哪儿》三档节目的网络独播权,乐视网花5000万买下《我是歌手》的独播权,腾讯视频更是豪掷2.5亿买下了《中国好声音》第三季的独播权。一些不那么热门的综艺节目也获得了千万级的网络版权费用。
视频网站对综艺节目版权的热捧使电视台意识到了综艺节目的潜在价值。2014年4月湖南广电宣布“芒果独播战略”,将2015年的所有湖南卫视综艺节目都交由芒果TV独家播出,以构建自有视频网站品牌。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决定促使各大视频网站思考如何摆脱对电视台综艺的依赖,再加上斥巨资买下的独播综艺节目性价比不高,甚至很多难以回本,各视频开始迅速地转向“自制战略”。电视综艺的网络版权价格应声而下。
到2015年,除少数金字塔顶端的电视综艺节目如《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最强大脑》的网络版权费仍有攀升外,其它综艺节目的版权费均呈现下降态势。视频网站对电视综艺的采购也更加挑剔,基本上只有一线卫视的热门节目会获得青睐,二、三线卫视的综艺节目则大多只能免费交给视频网站播出以交换一定的网络营销资源。这种“马太效应”预计也将持续。
三.开发衍生节目
基于主节目开发配套的衍生节目是中国热门电视综艺节目开发IP价值的另一种主要方式。这些衍生节目大多是利用主节目的录制素材和选手资源等,进行再加工,成本较低。
一方面这些衍生节目对主节目台前幕后的报道,有利于主节目的营销。另一方面,这些衍生节目也往往可以借主节目收视大热之势,吸引观众的目光,取得不错的收视率,并产生额外的广告价值。基于这些价值,开发衍生节目成为了播出热播综艺节目的电视台和视频网站都追捧的做法。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中国好声音》。
从2012年《中国好声音》播出第一季起,便开始开发衍生节目。2015年第四季时,《中国好声音》已有多达8档衍生节目,其中浙江卫视推出三档——《真声音》《娱乐梦工厂》《不能说的秘密》,而网络独播平台腾讯视频更推出了多达五档——《探班好声音》《重返好声音》《约吧好声音》《有料好声音》和《剧透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