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广告呈下滑态势:论产业链的变化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12/4 13:53:09)
总的来说,能被开发成大电影的综艺节目IP本身便已是凤毛麟角,而若要取得成功,则需要达到以上三方面的条件。
五.开发手机游戏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游戏消费需求的增长,手机游戏市场正在中国迅速崛起。中国目前已有3.66亿的手游玩家。2011年整个中国手机游戏市场收入不过62.4亿元,而今年预计将达到416亿,增速惊人。有超过46.6%的玩家会为手机游戏付费。甚至有4%的人每个月在手机游戏上花的钱超过3000元。
面对这一繁荣的市场,很多综艺节目的出品方也将开发手机游戏作为拓展节目价值的选择,从演播室节目《一站到底》《中国好舞蹈》到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极速前进》等都开发了相关游戏。湖南卫视更将手游作为其移动互联网行业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环节,于2014年成立了芒果互娱公司,负责开发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的移动游戏等相关业务。
基于综艺节目开发的网游都称不上特别成功。这主要是因为电视的主流观众群体与网游玩家群体重叠率较低,中国电视观众以中老年、初高中学历的群体为主,对年轻观众的到达率日益下降。而手机游戏的用户则主要是年轻群体,根据腾讯游戏发布的调研报告,有60.7%的手游用户在19-30岁之间。这意味着即便综艺节目取得高收视率,其将观众导向手机游戏的导流作用也有限。
另一方面,目前很多综艺节目的手机游戏的内容设计也较为粗糙,大部分是以跑酷、赛车为题材,如《极速前进》与百度游戏合作开发的《3D狂野飞车-极速前进》,《奔跑吧兄弟》与360游戏、触控科技合作开发的《奔跑吧兄弟:我是车神》等。虽然此类游戏较易上手,但是无论在用户留存率还是付费意愿上都有很大的局限。
更重要的是,在游戏设计和节目内容间也往往没有找到太好的结合点,例如《爸爸去哪儿》是一档亲子题材的节目,但手游却套用了一个跑酷游戏的外壳,显得生硬。之所以出现游戏设计品质不高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在于综艺节目的手游开发对时效要求很高,其下载量会随着节目的播出周期而起落。
只有提前充分地进行规划和设计,才有可能伴随节目的热播推出配套的高品质手游,而这有赖于游戏开发商和节目出品方及播出平台等方面的紧密配合。
六.其它衍生产业链的开发
除了上述电视节目IP开发的主流形式外,还有一些特定类型的节目也发展出了特有的衍生产业链。例如《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等选秀类节目所开发的艺人经纪、唱片发行、彩铃下载、演唱会、粉丝经济等衍生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