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查特是广告机构(Story Worldwide)、数字媒体(Thrillist)和传统媒体(Maxim)的资深人士,他还补充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品牌公司最终还是注重服务导向的内容。“如果你生产对品牌来说是始终适用的内容的话,比如为汽车品牌生产有关汽车安全或维修的内容,那么花三个月才推出内容是不要紧的。所以我也看到客制化内容出于必要性考虑逐渐倾向这类内容。”
反方观点:没人否定内容营销很难啊!
对有些做内容营销的人来说不是问题,比如布兰查特,他的工作就是帮助品牌公司更快更好地制作内容,其他比如BuzzFeed、Vox Media、《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等,都培养起公司内的内容营销部门,来打破品牌公司的官僚主义。
此外,出版商原本就有一定的受众基础,这也是优势所在,而多数品牌公司并没有(Facebook粉丝除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合作伙伴帮助传播,不管是出版商还是有影响力的机构,我们和他们合作创造内容,”爱德曼芝加哥公司执行副总裁兼执行创意总监史蒂夫·斯里夫卡(Steve Slivka)说。“培养受众不容易,大家都切实感受到了。有很多内容没有被看到,没有被放大,或者没有办法传播出去。
观点四:内容营销就是广告。
广告就是广告。美国杂志编辑协会CEO希德·霍尔特(Sid Holt)说,如果消费者真心想要屏蔽品牌信息的话,那么给这些信息重新包装以蒙混过关很可能会适得其反。美国杂志编辑协会负责维持广告和编辑内容的明确界限。“比如说,如果我是某移动设备用户,想要屏蔽广告,”他说,“如果营销者给我发送客制化内容,伪装成社论的广告,那只会让我抓狂。”霍尔特认为,消费者对数字广告出现的方式感到反感,比如弹出窗口,占据移动设备屏幕或者收集数据而拉低加载速度的活动;但这并不等于讨厌广告。“人们还是想要广告内容的,”他说。“比如人们买时尚杂志的原因之一就是看广告。”
而内容理事会的赛博特认为,将内容营销看做是传统广告的替代或广告拦截的解药是错误的。“事实上,在定制化内容和内容营销方面我不会认为我是在和广告竞争,”他说,“如果做的好,消费者会爱上广告。因此我认为还是质量是关键。”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