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查
谁在围剿快播?
快播案,已然是一个时代的终结符号。身后的视频江湖,正从免费时代向收费时代大步跨进,法规、环境、技术都在推动着“草莽上岸”。
2016年1月7日至8日,快播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庭审公开直播,成为新年第一发网络高热度围观。
快播(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为被告单位,法定代表人王欣、快播事业部总经理吴铭、技术平台部总监张克东、市场部总监牛文举为被告人。这个曾一度试图赴港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在出事前,通过7年打拼,已成为视频江湖中用户量最大一枝,一度超过其他同行产品的用户之和。
《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快播案发的2014年前,以版权为主要内容的江湖争斗已经全面升级,快播在多个诉讼中输给了爱奇艺、乐视等企业,在版权内容上,其空间急剧压缩,也是这一阶段,“你懂得”的热门视频,成为用户对快播新的标签。
技术立身,用户聚集,内容上岸……视频江湖的大佬们,均沿此路径而行。背后推动者,有资本,有法规,有竞争环境。王欣的诸多言谈显示,事发前,他已意识到江湖变化,且表态要做出改变,但他和快播最终落停在“刻度线”外。
庭审外,汹涌而至的网友评论中,与其说在为快播“发声”,倒不如说对过往的一种情绪化怀念。正如王欣微博下被点赞最多的那条评论—— 一个90后用粗俗的语言,斥骂所有的其他同类产品都开始了“收费观看”模式。
一个江湖的渐变之路,在快播“涉案”时间段前,已走出鲜明轨迹,持续烧钱多年的大佬们,已经开始全新的竞争规则,而外部环境,也在此时彻底改变。
技术吸引“门徒”
2007年12月,王欣在深圳创办快播公司,而后快播迅速在视频江湖上打下一片江山,成为“一代神器”。2011年,快播收入过亿元,2013年这一数字达到3亿元左右,快播的总活跃用户约4亿。而当时的中国网民规模不过五六亿。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