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我帅吗?”长相与喜剧明星吴孟达有几分相似的素森·佩奇素温问与他初次聊天的记者,紧接着又补充道:“我觉得我一点也不帅。”
素森喜欢开玩笑,工作人员亲昵地叫他“MUM”——在泰语中,这个词的意思是“胖子”或是“可爱小子”。
中国观众或许还记得 2015 年天猫购物节时的一系列颇受关注的广告:主人公用鳄鱼嘴训练下单速度够不够快、新郎倒抱新娘拿裙摆接红包、电梯中众人看到低价时齐刷刷地变成“弹簧眼”……这些一度被疯传的广告正出自素森之手,他在短短十几秒钟的时间里用泰式幽默巧妙展示出“双十一”的卖点。
今年 53 岁的素森是一位世界知名的泰国广告导演,曾数次荣获戛纳广告节金狮奖。据全球广告创意报告统计,在过去的 9 年时间里,他在广告导演获奖数量上排名世界第四。“统一绿茶虫虫篇”,SHERA 天花板“壁虎篇”,SOKEN 光碟“卡壳系列”,特灵空调“人扮熊猫篇”等广告都是他的代表作。
在泰国这个拥有浓重佛教色彩的东南亚国家,素森只是泰国广告人的一位代表。他们立足于本国独特的文化传统,融汇广告发达国家的经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广告表达方式。
从表面上看,泰国广告展现了该国社会的各个层面,聚焦平民的苦辣酸甜,看罢广告,犹如喝下一碗酸辣的冬阴功汤,有些辣口,却回味无穷。
但回顾身为广告人的这 30 年,素森认为,泰国的广告创意水平是建立在泰国独特的文化、经济环境的背景之上,也是广告公司、广告受众之间形成合力的结果。
金融危机引发的黄金时代
良好的经济环境,是一个国家广告行业得到良性发展的必备要素,而如果缺乏广告行业的整体发展,高水平的广告创意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实行自由经济政策的泰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经济突飞猛进,跻身“亚洲四小虎”之一。
这之后,国外资本在泰国境内自由流动,大量跨国公司的投资以及众多国际品牌进入泰国。根据统计数据,截至 2006 年 4 月份,在泰国市场上广告投放量位居前十名的品牌中,旁氏、玉兰油等国际品牌占据八席。
在泰国广告业走向兴旺的这段时期,原本在广告公司担任创意总监的素森,主要兴趣发生了转移,他决定改做导演。
一次,偶然接到了一个脚本后,他尝试着加了很多新点子,客户看到后很喜欢。“我明确感受到当导演的一大优势,可以更多依照自己的想法改变脚本、情节。”素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