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素森眼中,泰国人正在失去幽默感,而泰国广告中的幽默元素也不再流行。
“现在经常有客户告诉我不要太搞笑,让观众傻笑一下就足够了。如果广告片太搞笑,产品的‘优质感’就会被冲淡。”素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尽管不理解客户的要求,他还是会根据产品的概念和目标市场的导向,适当稀释作品中的笑点。
像去年他为天猫购物节拍摄的抢红包“鳄鱼篇”广告,为了平衡搞笑元素和广告内容,他拍摄和剪辑了4个不同结局的版本,每种演法都会对应不同结局。在非常紧张的拍摄时间里,他有记下不同版本的演法,以便后期比对。
“拍结尾的时候,我会回想,如果当初加一个这样的桥段或那样的细节该有多好,结尾会显得更让人印象深刻。所以拍摄时我常常想,还有什么剧本里没写的镜头可能会对情节发展有进益。我要尝试着先拍下来,在剪接阶段再看对整个故事是不是更好。”素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事实上,搞笑元素是为故事服务。但作为导演,你总得有一种打动观众的欲望。”素森说,当自己反复推敲故事时,人的心智和情感便会渐渐浮出。在“鳄鱼篇”中,他必须设计所有细节展现道具鳄鱼的兴奋,这都是为了明示和暗示观众,天猫有大红包拿。
马克·吐温曾说:“天堂里没有幽默,因为幽默的秘密来源不是喜悦,而是悲伤。”与搞笑广告相比,善于运用“泪点”的广告在泰国更具人气。
当下,泰国商业广告呈现出公益化的表现趋势,能够合理而巧妙地将商业目的掩藏起来,以芸芸众生的情感做载体,以小情见大爱,用音乐、道具、慢镜头,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富有特征性的细节表现出来。把影视广告制作成展现人性、积极励志的小故事,无论是《丘爷爷的故事》中守护爱情的老人,还是《潘婷——我能行》中在学艺道路上充满坎坷的失聪女孩,都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辉。
“泰国人更喜欢悲伤的故事。故事越悲伤,他们越容易记得,越可能购买广告中的商品。”素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泪点”是引发受众的心灵按钮,能达到促销和激发购买的目的,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介入,引导受众的情感。
比如素森 2007 年导演的获得戛纳银狮奖的 SHERA 天花板“壁虎篇”:两只壁虎在二楼跳舞,忽然天花板闪出一道裂缝,一只壁虎失足,掉落在楼下父子三人的棋盘旁边,之后另一只也伤心地殉情跳下。儿子责备父亲:为什么不用 SHERA 牌天花板,不然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