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天为了探索互联网+时代的未来,消化刚刚两位嘉宾演讲内容,我们在现场准备了圆桌论坛环节,也希望各位嘉宾能够畅所欲言,建言献策。接下来让我们掌声有请五位圆桌论坛的嘉宾:汉融国际董事长王思远;迪思传媒助理总裁王兵;极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林大亮;北京中广格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北京邮电大学MBA特聘导师曾会明;新华社半月谈新媒体中心主任万坤。
王思远先生:
去年我也主持了这样的内容,今年的内容是讲互联网内容怎么生成,因为现在很多互联网发展已经非常好了,包括一些大的网络公司和视频公司,像优酷、土豆、乐视、腾讯视频,它们现在都是争夺内容,叫IP爆发。其实大家都在布局,但是问题似乎没有得到特别好的解决。最近有网络红人Papi酱,在业内有很大的争议,它突然估值那么高,值不值得投。我们大家一起聊一下这个问题,最好大家有一些观点,哪怕是观点相反也可以,像Papi酱网红IP值不值那么多钱,对于内容生成有没有帮助。
林大亮先生:
各位来宾大家好,原来一系列专业型的机构来制作一些内容,现在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包括比较简单化的内容生产制作的方式带来以后,我们发现越来越以人为驱动的内容生产和制作的方式流行乐起来,最近我们看到Papi酱,以及很多自媒体人突然之间特别火,包括最近流行一个特别火的词叫“网红经济”,今年跨年演说会罗振宇说的IP,这些东西无疑都在说现在内容制作生产方式越来越以内容为主体。
万坤先生:
大家好,我是来自新华社半月谈新媒体中心的万坤,我们搞了一个全国地方县级政府的微信平台,现在还在进行当中。昨天没有跟我说要讨论网红的事件,坦白来讲,你们刚才讲的内容,坦白来讲只有我不知道。因为我们《半月谈》是做了36年的政策解读和时政评论工作,我们内容报道和经营是互相不参与、互相不能干涉的,因为是为了避免新闻敲诈事件。因为我做媒体运营和经营,对于内容方面,我经常跟业内的朋友聊天,我有一个好朋友是央视的主持人,他说过一句话,媒体是高精细化的工业产业,这就由此引出了今天的话题。
我们的主题是互联网+时代好内容是如何产生的,我倒不认为是产生的,而是生产的。我们社里面的老编辑可能四五十岁,甚至五六十岁,他们经过前半生的精力聚焦在政策解读、时政评论,习总书记去新华社调研,记者要深入基层,了解第一手的新闻资料。
“互联网+”经常有朋友和亲戚问我,什么叫“互联网+”,我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Plus,我们中国人搞的互联网+,中国有这么庞大的生产体。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