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亮先生:
其实那个世界我们在座的好多人好像都不懂,什么二次元、B站、A站。虽然我也是80后,但是很多数据我也不是特别清楚,好像跟我关系也不是很大。Papi酱的视频我一个都没有看过,如果不是被老罗投资了,这个事我压根都不知道。因为场景不一样,可能覆盖不到我。所以我更多的把这个事情看成是一个象限级的,如果你为了一个现象去追逐或者是抢风口,我觉得估计值一百亿都值。包括逻辑思维这些大自媒体人的运作方式,可能也需要大的变革。
现在我认为内容的生产和制作的方式,是在向一种社会分工与协作方式的改变,向这方面迁移,我觉得可能媒体内容生产和制作方式才能真正变化。未来的分工和协作的机制,真的要符合共享经济,包括众创概念。让一万个人的思想给十个人进行专业化的制作,再输给一百万人。Papi酱现在的估值可能也对,但是它不能在未来的运作过程当中改变内容生产制作的方式,因为这帮年轻人早晚有一天也会长大。如果不能完成内容生产和制作方式的改变,我觉得它可能就是现象级的,他今年估值三个亿,到明年就不知道多少了,所以这方面要变化一下,这是我的观点。
王思远先生:
你的观点有可能是现象级的,它未来也会老去,也会回归一样。我再讲一下逻辑思维,在各种产业里面有一个加B视链,就是我做这个东西难或者是经典,我瞧不起新的东西,新的东西就像当年无声时代的电影卓别林是大师,当有声来了以后就不用无声了。刚开始有声的时候这位大师坚决不用,他坚持电影是无声的画面技术。到后来有声电影的技术改了,大师依然会去做。新一代再怎么样,他会成为一个经典。我觉得我们年轻的时候,比如说八九十年代的流行音乐,老人觉得这个流行一阵,但是现在还有一些东西剩下来,每一代他的估值怎么看,也许是现象级的,也许是经典级的,代代都应该出经典。我的观点真的要小心重视这个问题,因为我们都是专业的从业人员,包括广告和传媒。它始终是一个新生力量起来,它的核心到底是什么。以我的观点,我觉得它的估值现在低了,三个亿,如果给我投资的话,我马上就给你加点钱,一会儿我再说为什么。
万坤先生:
我倒现在没有弄明白,你们说的那个Papi酱,我不知道这个事,真的不知道。但是去年在这个地方,我们也咱们了圆桌论坛,也是广告大会。去年还在讨论内容为王和渠道为王的问题,这个事就是内容王和渠道为王的问题,它是一个内容。
刚才也讲到了精细化,这种社会事件,媒体分工不同。可能年轻的二十岁以下那部分人群占总人群的25%,他们喜欢看热闹,喜欢传播,因为他们是朋友之间谈资的话题。可能像这位讲的,我们《半月谈》也是这样的,我们坚信所有对政策,就像你看《新闻联播》的案例,所有人都会到三十五岁和四十岁,他了解政策解读一定会看专业的媒体。有些媒体标题比较个性化,但是《今日头条》,我们新华社有一个加新华社APP,现在下载量也过亿,它锁定的就是刚才说二十岁以下这部分人群,看这部分人群比他们的年龄更增长一部分,关注的程度不一样。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