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是内容和流量,实际上我刚才讲了炒股的人跟《新闻联播》的关系。比如说这个内容可能这个广告主喜欢或者他觉得适合他。但是拿给另外一个是不是适合,不一定。我们每天身边都有很多热点产生,很多广告主或者是做广告的或者是做营销的人说,这个热点来我们要不要借它,要不要捆绑它,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呢?不一定。这里面衡量的标准是价值,价值其实是很虚的概念,真正能够去量化的是流量,在互联网时代。内容跟流量之间能不能打通,这点也非常重要。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不敞开讲,我明天下午还有一个发言,在发言里面我会重点介绍我们在原生内容向流量转化方面的探索。
王思远先生:
今天我们讲的主题,我们用什么样的观念,我们有最先进的技术,国外有什么我们就有什么,它不一定能产生好的内容,我们也发动大家做劣质的内容也没有什么用,量很大,也不好。我们到底用一个什么样的 观念看这些东西,尤其是新生事物。我这个年龄假装还年轻,但是看不懂很多东西。有一个MCN的方式,其实在咱们这里就是网红,我们说的丛林生存,他们是系统化生存。传统的媒体和投资人都开始着重于投这些公司,这些公司市值有超过10亿美金的,不是说咱们现在说的几亿。
我讲的类似最近特别热的Papi酱,它虽然是一阵热的东西。但是它牵扯出来一个观念,就是去年我们讲的时候,其实我们每年都讲跟互联网的关系,大家觉得未来挺恐怖的,未来怎么应对,其实发现也没有那么恐怖。我今年发现从韩国、日本那里,我讲MCN对于新媒体的手段和技术,他们那层人跟我们不一样,他们决定未来的媒体和整个环境。
韩国有一个网红,就是一个小女孩每天玩玩具,她的点击量好像是两千多万,韩国人口一共就四五千万,青少年目标人群只有一千多万,他们算一个人得点两次。他们这群年龄的人什么主流的东西都不看,谁都不看,就看那个短视频。因为现在移动互联网真的很方便,这群人已经深藏在下面,他会爆发性的出现。他的阅读习惯,不是说技术不技术,他能读图片,能读画面。然后他们用的语言也不一样了,我们看到可能很闷,Papi酱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现在最重要的争论是Papi酱现在在圈子里面,各位给它一个估值,你们觉得它有没有长期的价值,现在估值它三个亿,逻辑思维和其他的一起投1200万,如果是你们投,你们觉得他们值多少钱,或者觉得它不值在哪里,值在哪里或者你们觉得它是误导的内容,或者是过于炒作等等,你们是怎么看的呢?它真的是否有价值,我们可能甚至都不知道,那不是我们的生活,每在我们的世界里。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