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告经营总额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二位,并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行业规模扩大,行业集中度下降,市场竞争加剧。但我国仍介于原子型和低集中寡占型之间的广告市场,广告产业分散且平均盈利能力弱小,专业广告公司缺乏一站式代理能力,数字营销代理能力弱,加之外资跨国公司强势并购与扩张,这些深层次结构问题影响中国广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建设凸显广告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
目前32个国家广告产业园区所在地的省、市、区级政府和工商部门都成立有主导、支持和协调工作性质的领导小组,出台注册、入驻、获奖、经营补贴等减免税、奖励等政策。运营模式上,绝大多数园区属于园中园性质,由政府原有园区所属的全资子公司运营管理,而写字楼建造的投资方大都属于民营企业。少数园区的投资运营皆由民企承担如深圳、海南等,但广告产业可能有增长而无成长,园区处于“集而不群”的状态,实现广告产业集群培育目标的动力不足。个别园区则由国有媒体或文化园区投资运营或融合而成,如重庆、潍坊等,易于形成规模、融合发展和培育广告产业集群。平台构建上,芜湖广告产业园以企业信息共享与交互平台、金融与投融资服务平台、广告内容生产与服务平台、广告人才培养与培训平台、知识产权与创新服务平台、学习与交流服务平台为主的“六大平台”概念浮出水面。重庆广告产业园还打造了文创产业孵化基地,为优秀文创企业提供办公空间,发展平台。
尽管是国家资金扶持和主导的大型项目,但由于国家广告产业园的推进较快,人们对其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所以,发展思路和运营模式大都不是很清晰,也不是很全面。广告行业属于创意产业还是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划分概念混用。基于广告产业园区自身的经济利益考量,政策洼地程度低,时效短。广告公共服务也涉及到投入问题和运营方经济利益,形成足够吸引力也存有疑问。
2015年关于国家广告产业园的学术研究大多采用个案分析法,在世界广告学研究领域,欧美学者建构起为世界各国广告学者共同遵循的两大科学研究范式。一是美国学者建构起的以广告效果为研究核心的实证研究范式,一是欧洲学者建构起的以广告文化为研究核心的批判研究范式。前者主要采取的是量化与实证的研究方法,后者则明显具有浓厚的理论思辨性特征。但也有学者从宏观层面提出影响国家广告产业园运营模式设计的主要因素,政府应不缺位不越位,可持续和企业化是谋划国家广告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基本考量,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是国家广告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建构的基础,比如海南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就是园区统一承接海南特有的蓝色(海岛旅游)和绿色(热带农业)产品的市场化、品牌化服务。廖秉宜则基于产业升级视角提出国家广告产业园发展战略,我国广告产业园区应发挥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构建产业的整合价值链,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四大功能,重点实施鼓励拓展全国性的服务网络,通过资本并购、联合等方式构建整合营销传播集团,扶持数字广告营销公司发展,鼓励扶持国内大型企业和媒介集团投资广告产业,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广告产学研基地等发展战略。
上篇:
下篇: